歡迎光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學科技領域教學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24 - Custom text here

中心宗旨

一、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透過運用科技工具、材料、資源,進而培養學生動手實作,及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的知能,同時也涵育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邏輯與運算思維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科技領域課程是由「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兩門科目來實踐課程理念與目標。資訊科技課程以「運算思維」為主軸,國小階段的以「資訊科技應用」為主軸,強調運用資訊科技工具處理生活與學習事務,並學習基本運算思維;國中階段以「資訊科技整合與創作」為主軸,強調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整合使用資訊科技進行溝通與創作,並以運算思維解決問題;高中階段以「資訊科學內涵」為主軸,強調內化運算思維,從而發展創新思考與團隊合作之能力。除了資訊科技知識與技能之培養外,資訊科技課程亦著重建立學生在資訊社會中應有之態度與責任感。 

生活科技課程以「做、用、想」為基本理念,國小階段的是以「生活應用」為主軸,強調日常生活科技產品的認識、理解與應用;國中階段著重於「創意設計」,強調透過運用簡單機具及材料處理之製作程序,來培養學生的創意與設計能力,並藉此協助學生了解科技的發展及科技與生活的關係;高中階段則著重在「工程設計」,強調藉由工程設計的專題製作活動,提供學生跨學科知識整合的學習(如STEM),並藉此發展其在科技與工程領域的設計、創新、批判思考等高層次思考能力(教育部,2016)。

因此,教學中心發展以生活科技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及資訊科技的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為核心,並以生活科技的「做、用、想」及資訊科技的「邏輯思考、系統化思考」為主軸,整合為「做、想、創」(動手實作、系統思考、創造能力)的主軸。

推動原則包含新興科技應用(AR/VR/MR, IOT, APP,機器人, 數位製造等)、實作導向教學、創造力教學、及跨科跨域整合(從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的單科發展,到以科技領域的跨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到跨其他領域的跨域學習)的原則下。

推動策略則是透過UGSS (University, Government, Schools, Society & Community)大學、地方政府(教育局處及輔導團)、中學端、專業學會的培用合作,以符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強化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及教師在職進修實務致用課程內涵,提升師資培用成效。

科技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設置計畫 理念架構

 

二、目標

為落實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科技領域課綱,精實科技領域教師素質,本「科技領域教學研究中心設置」規劃四個子項目,來達到四個目標:

 

項目一:「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教師專業能力指標與自我評量系統之建立」,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項目二:「擴增實境技術融入科技領域差異化教材設計以培養師資生應變中學生的教與學」,以精實師資生培育。

項目三:「科技領域教師增能教材之研發」,以強化在職教師培力。

項目四:「整合地方資源彌平科技落差」,以彌平地方科技落差。

 

三、策略

本教學中心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強化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及教師在職進修實務致用課程內涵,提升師資培用成效。教學中心發展以設計思考及運算思維為核心,並以「做、想、創」的主軸,在新興科技應用、實作導向教學、創造力教學、及跨科跨域整合的原則下,透過UGSS(大學、地方教育局處及輔導團、中學、專業學會)的培用合作,達成教學中心的目標。教學中心的主要執行策略包括共學、共備、共教、及共創。

 

共學:結合大學教授、中學教師、及外界科技專業人士,開設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課程,讓師資生及中學教師共同學習。

共備:結合大學教授、中學教師、師資生,共同研發教案,進行共同備課。

共教:結合大學校內教授、中學教師、師資生,共同在中學進行協同教學,同步增長中學教師與師資生的科技教學能力,也充實教授的中學實務經驗。 

共創:鼓勵教學教師、師資生與大學教授及專家共同進行研發與創作,參加科展、生活科技競賽、發明展等比賽,進一步可以申請專利。

 

推動策略

 

四、執行方法

為了要落實上述的規劃策略,將執行方法再做進一步整合說明,以期順立成立中心及推動業務,做為各地方之中學科技領域教師以及各校在學的師資生最佳的資源和學習後盾。

 

(一)由本校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擔任「科技領域教學研究中心」教學中心之召集人,負責統整與督促中心各項目之落實,協助分工與協調。中心召集人不僅可以利用科技與工程學院,也跨學院邀請在教育學院的資訊教育研究所、理學院的資訊工程學系,和行政單位資訊中心等給予配合和協助。透過本中心之成立,有利於協調本校所有科技領域各師資培育相關學科的教授相互合作或資源流用,達到資源整合、共研教材、師資培用等目的。再進一步向校外延伸,納入不同科技領域的教育社團或政府教育單位,彼此互為夥伴關係,可以讓在各不同單位的科技領域教師或還在學的師資生,有一個大型的單位可以諮詢以及解決面臨的學習或教學問題,達到精進師培與教學。

(二)由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林弘昌副教授主導規劃中等教育階段科技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建構,以求完成科技領域教師專業能力指標及自我評量系統,作為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師資培育與教材教法發展,提供給其他相關計畫規畫辦理職前師資培訓,及在職教師增能設計課程之參考,和各地方政府的教師專業發展建議。

(三)由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許庭嘉副教授協助職前師資培訓,以準備師資生能力因應將來科技領域可能面臨程度二極化的學生。聯合大學教授、中學教師、各地方政府輔導團及民間協會等共同研發科技領域雙峰群(高、低成就學生)之示範教材各一模組,擬使用擴增實境技術在實體教材或教具上,來提供學生差異化的學習。然後再透過工作坊,讓師資生了解這些示範教材製作過程,重點在培養師資生將來有能力自己善用科技能力與創新教學方式來製作校本課程教材給二端的學生(不適用教科書的族群)。

(四)由資訊工程學系侯文娟助理教授開發多個科技領域新興主題教材以供給在職教師增能研習,以資訊科技為例,諸如物聯網、資料科學、資訊安全、深度學習、演算法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主題)大約10-20分鐘之授課輔助教材。增能教材之開發擬請大學相關領域的相關教授搭配高中、國中等現場老師共同討論,每個主題都包含課程大綱、課程內容、教案、投影片、視訊影片等全套課程輔助教材。以便中學老師們了解科技領域新興主題,充實在職科技領域教師之職能。

(五)由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系主任張玉山教授規畫競賽或推廣活動,以整合地方資源、彌平科技落差為宗旨,扮演著綜合其他三個項目的成果,到對中學第一現場中學生的影響,驗收學生的表現,激勵學生的學習。同時,也經由社區科技學習推廣活動的舉辦,提升偏鄉地區民眾的科技素養,彌平科技落差。

 

總主持人


程金保 教授兼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成員


張玉山 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林弘昌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許庭嘉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侯文娟 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協同成員


陳柏琳 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陳明溥 教授兼所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所 

張鈞法 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方瓊瑤 副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補助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教育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科技與工程學院3樓科313室
106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電話:(02)7734-3434
教育部中等教育階段科技領域教學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7 NTNU.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Opera或IE 10以上版本之瀏覽器以瀏覽本網站